家有老歡歡-談容易被忽視的老年憂鬱症(下)
撰文者:振芝診所 張至怡 實習心理師
老年憂鬱症的治療方式
老年憂鬱症的治療需要請醫師先進行完整的個別化評估,了解長者的身體疾病史、是否有其他身心疾病、肝腎功能、目前用藥、社會支持系統、經濟能力等狀況後,醫師才能與家屬和長者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老年憂鬱症的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生活與行為治療、飲食與營養、非侵入腦刺激治療。
老年憂鬱症的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以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與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為主,醫師會考量長者目前已經在使用的藥物,選擇與其他藥物交互作用少的抗憂鬱劑,從低劑量開始,以免副作用太過強烈,導致長者無法忍受。在服用完整藥物療程,搭配心理治療、家屬陪伴下,藥物治療是可以改善多數憂鬱長者的狀況。但藥物治療反應速度較慢,通常開始服藥3-4周才會感覺到藥效,長者與家屬常缺乏耐性停止繼續治療,或是懷疑醫師開的藥物是否有效,遊走在不同醫療院所間換醫師或換藥,耗費許多冤枉的時間,也延誤改善症狀的時機。
完整服藥治療是在憂鬱症狀緩解後至少半年,若憂鬱反覆發作或無法緩解,藥物治療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提早停藥,會增加憂鬱症復發的機率。
老年憂鬱症的心理治療
治療老年憂鬱症也不能只依賴藥物,搭配心理治療的效果較佳。長者心理議題越多時,單純藥物治療未合併心理治療的治療反應也越差。
心理治療主要是著重在處理長者當下的低落情緒與圓融長者老年生命階段的生命意義,給予長者心理建設與支持,也為長者進行失落處理,例如者喪親哀慟、協助面臨死亡恐懼等。
老年憂鬱症的生活與行為治療
隨著年齡增長,夜間退黑激素分泌逐漸下降,會影響生理的節律,很多長者變得不易入睡、淺眠、多夢。長者有規律的作息及白天充足的光照是非常重要的,若白天有日曬光照1-2小時,夜晚睡前減少光照和3C產品光線刺激,大腦才能判斷何時該休息而有睡意。
鼓勵長者外出走走,除了與自己認識的朋友互動,也可參加教會、社區中心、里辦公室等處辦理的課程或活動,增加與外界接觸的頻率,有助於維繫長者的社會人際關係,對於預防或治療老年憂鬱症都有幫助。
如何簡易評估自己或家人是否罹患老年憂鬱症
想知道自己或家人是否罹患老年憂鬱症,可用「老年憂鬱症量表GDS-15」做簡易的篩檢。量表共有15題是非題,每題答是或否各有不同得分。總分越高,代表老人的憂鬱傾向越嚴重,需要積極關懷或轉介相關單位協助。若長者分數高於10分,建議盡速帶長者就醫諮詢。

陪伴憂鬱的老人家
當家中的長輩情緒低落、有憂鬱的狀況,是很需要家屬的耐心與溫柔,掌握「不澄清事實、不指責、不比較;多支持、多傾聽、多陪伴、多鼓勵」的「三不四多」原則,幫助憂鬱長者逐漸走出憂鬱情緒,去適應年老身心的變化,順應生活中的改變與失落,有需要的時候勇敢去接受專業醫療的協助,讓自己與家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陪伴憂鬱症患者很不容易,照顧者自己也會承擔許多情緒壓力、身心的辛苦與疲憊,可多善用喘息及居家照顧等服務減輕照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