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真實存在卻不知從何說起的鬱悶與悲傷 -談周產期的失落悲傷(下)
撰文者:張至怡 實習心理師
周產期失落是一種不容易被言說的苦痛,在前一篇文章中,筆者整理了一些過往與周產期失落個案工作的經驗,邀請您參考。(延伸閱讀:那真實存在卻不知從何說起的鬱悶與悲傷-談周產期的失落悲傷(上))
周產期失落常見的悲傷迷思
- 周產期失落男性的悲傷強度較弱、時間較女性短。
社會文化對於不同性別的角色期待有明顯的差異,男性的悲傷反應通常較傾向情感壓抑不外顯,但不能以有無外顯行為表現來確認悲傷是否存在。 - 建議失去胎兒的父母親把身體養好,趕快再生一個孩子就可以走過悲傷。
對於失去孩子的父母親來說,孩子的空位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此時周產期失落的婦女最擔心和痛苦的是她無法擁有一個孩子,能否再度懷孕都還是未知數,旁人催促趕快再懷孕反而是一種壓力,對於當下的悲傷失落沒有幫助。 - 胎兒其實還不能算是一個小孩。
對任何一個經驗過懷孕的父母親而言,無論懷孕週數的長短,胎兒都是真實存在過的小孩,若去否定失去孩子的情緒感受,只會增加孤單與痛苦的感覺。 - 要讓失去胎兒的父母獨處不要打擾他們,要避免談起跟胎兒有關的事情,以免觸動悲傷的心情。
很多時候其實是我們無法面對或不知如何與失去孩子的父母親談他們的悲傷失落,而迴避話題或害怕去打擾人家,因此剝奪了他們宣洩悲傷的機會。 - 時間是最好的方法,時間會沖淡不幸治療悲傷。
實際上悲傷歷程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會隨時間有不同的改變,失落的情緒可能會以來回擺盪的方式出現而需要再處理,並沒有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有一定的復原程度。
周產期失落悲傷的反應男女不同
大部分的夫妻在經歷終止妊娠之後,對於周產期失落有不同的反應。母親有較多的情緒反應和症狀,且比較願意開放的表達和哭泣,但悲傷的深度與持續時間可能較長,因周產期失落產生的焦慮、恐懼、緊張、神經質、否認和憤怒等負面情緒反應,可能持續長達1-2年之久。父親則比較壓抑內在情感,悲傷反應多採憤怒方式表達,以行為來反應失落,例如酗酒、增加抽菸、身體症狀、脾氣暴躁、工作能力降低、從事體能活動、把自己埋在工作裡保持忙碌,傾向拒絕分享感受和接受協助。
如何陪伴失去新生兒的父母
經歷周產期失落的父母親,若能有朋友言語安撫或情感上支持是有助於悲傷的療癒。然而悲傷的人是不需要被糾正的,而是需要被接納與撫慰,傾聽可能會比給建議更重要。朋友可以成為一個支持的網路,提供時間、與不評斷悲傷反應的空間,表達真誠的關切,專注地傾聽與同理,讓悲傷者可以表達內在感受,接納他們所表露或者不表露的情緒,並鼓勵悲傷者接受專業人員的協助。

如何自我照顧?
如果你是失去胎兒的父母親,在經驗這痛苦的悲傷歷程中,照顧自己的第一步是先了解「我有悲傷的權利」:
- 你可以有自己獨特的方式經驗死亡的失落感,可以感到憤怒、悲傷或寂寞,也可以感到害怕或解脫,或者麻木、沒有任何感覺。
- 你可以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悲傷的感受。當你想要聊聊悲傷時,可以去找願意傾聽並愛你的人,當你不想談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 你可以擁有突發的情緒,當悲傷的感覺突然來襲,即使在事情發生很久之後,當強烈的感覺發生,允許自己可以有情緒。
- 你可以去探索關於死亡的「為什麼」,如果沒有答案也沒關係,生死問題的「為什麼」是世上最困難的問題。
- 你可以想或談論讓你懷念的人或事,回憶是快樂的或是傷心的都可以,這些回憶都是你為逝去的人與事所保留的愛。
- 你可以帶著悲傷成長,逝去的人或事會成為生命裡的一部分,陪伴你走向療癒與美好的未來。
- 悲傷期間伴侶是最大的精神支柱,你可以和配偶分享自己的心情與感受,並給彼此聆聽、了解與支持,共渡悲傷。
醫師與心理師可以如何協助我?
伴隨悲傷而來的痛苦、寂寞和崩潰感,並沒有所謂「不正常」的說法,但在某些情況下你還是應該為自己或家人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 有自殺意念,想以死解脫或期望可以跟死者重聚的想法
- 極度的無望感,無論做了多少努力都無法恢復活下去的價值感
- 長期的焦慮或憂鬱,持續數個月以上
- 身體上的症狀,例如胸口刺痛、明顯體重下降,威脅到身體健康的狀況
- 無法控制的怒氣,造成親友的疏離,或是不自覺做了暗自報復的事情
- 持續發生失能狀況,無法正常工作或處理生活例常事務
- 物質濫用,倚賴藥物或酒精來麻醉失落帶來的痛苦
經過醫師專業評估,可嘗試藥物治療,改善身心的症狀。心理的部分,可安排心理諮商,由心理師做悲傷輔導協助心理的調適,適應胎兒不存在的新生活,重新定位失落的胎兒在家庭中的位置,討論失去胎兒後再次懷孕的壓力與調適等問題,找到可以讓自己活下去、對生命重新投注愛的能力。
延伸閱讀:
身心科就診指南-以振芝診所的服務為例
專家告訴您 憂鬱症症狀 發作 檢測 診斷 與 治療
參考文獻:
黃菊珍、吳庶深 (2008) 剝奪的悲傷:新生兒死亡父母親的悲傷與輔導。台北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