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的前兆有哪些?醫師解析憂鬱症的常見症狀、治療方法

作者:振芝心身醫學診所 洪敬倫醫師

憂鬱症的前兆

每個人憂鬱症的前兆都不盡相同,可能是心情低落,可能是什麼事都懶懶提不起勁,或是身體開始毛病百出:例如失眠,食慾異常,疲倦,心悸,胸悶等「自律神經失調」現象。思考感覺的變化也是一個徵兆,包括腦力遲鈍,負面思考,甚至是自殺想法。
如果您的身體,情緒,思考,行為模式「已經不像從前的自己」,過去即使承受再大的壓力或打擊,也不會像現在這麼低落,悲觀,力不從心;如果您的胃口突然大幅改變,睡眠突然嚴重失調,身體毛病層出不窮,又找不到病因,千萬要當心會不會是憂鬱症已經上身!

憂鬱症發作有哪些症狀?

每個人的憂鬱症表現都不一樣,但通常可以在下列四組症狀找到:

1.情緖症狀:

心情持續低落,煩躁,易恕,或是起伏很大,跟過往經驗過的壞心情都不一樣。有的人也伴隨恐慌,焦慮感。對很多事情都興趣缺缺,提不起勁,沒樂趣,沒感覺。

2.思考症狀:

強烈的負面思考,缺乏自信,小事也猶豫不決。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思考組織能力退化。強烈的罪惡感,無望感,什麼都沒有意義。出現活著很累,很痛苦,自我了斷的想法(很多人會被自己的自殺意念嚇到,覺得自己怎麼會這麼想)。

3.動力症狀:

睡不著或睡太多,吃不下或吃太多,異常疲倦,不想動,不想出門,甚至整天躺床。性慾缺缺,甚至性功能出現障礙。

4.身體症狀:

憂鬱症的身體毛病五花八門。查不出原因的胸悶,心悸,腸胃不適,各處疼痛,四肢無力,手麻腳麻等。

憂鬱症如何診斷?

簡單來說,如果您每天從早到晚,持續兩個禮拜以上心情都非常低落,或是對大部份事情都提不起勁,加上4個以上的思考或動力症狀,常伴隨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下降,嚴重者甚至有自殺念頭或企圖,就可能是憂鬱症上身囉!
要正確診斷憂鬱症,必須由精神科醫師根據國際通用的診斷標準,包括美國精神學會的DSM診斷與統計手冊,或世界衛生組織的ICD國際疾病診斷標準,對照您的病史後作出診斷。
很多朋友會認為,為什麼醫師問一問就能確診我有憂鬱症,一點都不客觀。其實,醫師會參考您的症狀表現,發病過程與家族病史,做出綜合判斷,通常也不是第一次就能百分之百確診,需要觀察一段時間。

憂鬱症分級

從嚴重程度區分,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憂鬱症。
憂鬱症的診斷與程度評估需要醫生或是專業人士判斷,不過我們可以從一些表現劃分程度之分。

1.輕度憂鬱症:

患者情緒低落,失去愉悅感,另外伴隨著睡眠混亂、飲食習慣改變、無端的疲憊感、注意力無法集中。雖然痛苦,但還勉強能應付生活。

2.中度憂鬱症:

強烈的絕望感讓患者產生自殺意念,思考與行動能力進一步喪失,連日常事務執行都感困難,年長患者甚至可能表示:「我什麼都不會做了,簡直像失智。」

3.重度憂鬱症:

生活能力完全喪失,整天躺床,不吃不喝,嚴重者可能導致水分與營養不足。可能出現嚴重的自殘與自殺行為,安全性堪虞。此外,重鬱症還會出現許多非典型症狀,包含妄想、幻覺、解離症(好像人不在現場,對發生過的事沒有記憶),轉化症(例如嚴重手抖,突然動不了,無法吞嚥,無法走路)等等。

憂鬱症病因

1.大腦生病了:

21世紀腦神經科學的蓬勃發展,證實憂鬱症其實是大腦疾病,更精確的說,是腦細胞的「活性不足」與「溝通不良」所致。當然,遺傳因素可能導致大腦先天脆弱。而不良的成長經驗(例如家庭暴力,生活貧困,遭受霸凌等)也可能啟動原本潛伏的「憂鬱基因」,造成腦細胞功能失調,大腦迴路「短路」導致發病。

2.身體疾病併發憂鬱症:

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都可能引發或加重憂鬱症狀。中風與帕金森症等神經系統疾病,長期傷害大腦,也容易產生憂鬱症。此外,免疫風濕科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帶來全身性的發炎現象,也會增加憂鬱症的危險性。

3. 藥物導致憂鬱症症狀:

某些降血壓藥,類固醇,毛地黃,鎮靜安眠藥等可能導致憂鬱症狀,適度減量即可改善情緒。

4. 其他精神科問題併發憂鬱症:

憂鬱症常與其他精神科問題共存,例如強迫症患者因為重複檢查,洗手等行為非常痛苦,常併發憂鬱症。受到重大打擊產生的「創傷後症候群」,患者也常陷入憂鬱深谷。

5. 您有重要的心理因素沒有處理:

許多人的憂鬱症與重大的生活事件有關,例如退休,親人過世,孩童時期的創傷經驗等。有些人個性求完美,缺乏彈性,也是憂鬱症的好發族群。
溫馨小提醒:全面性的評估與治療,是處理難治型憂鬱症的關鍵。如果您有上述情形,就診時可主動提出來,協助醫師做更精確的診斷,安排適當的治療!

憂鬱症治療

治療憂鬱症的療法主要有兩種,可以選擇藥物治療或非藥物性治療。

藥物治療:

也就是服用抗鬱劑。這類藥物會提升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憂鬱症發作時特別缺乏的神經傳導物質。服藥第一週會產生不少副作用,例如反胃,頭痛,心悸等,很多患者無法忍受,但撐過第一週就會適應。抗鬱劑的效果通常需兩週才會開始出現,6-8週療效才會完全發揮。病情嚴重的憂鬱症需考慮藥物治療。此外,約有半數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不佳,即使換過兩種以上抗鬱劑病情仍不見起色,臨床上稱為「難治型憂鬱症」。

非藥物治療:

運動:研究指出,當人有在規律的運動下,增加腦內啡的產生,比較能處理長期壓力,對於情緒也有更佳的管控程度
健康食品:如深海魚油Omega3可輔助改善憂鬱症狀。(延伸閱讀:天然的抗鬱物質:EPA (Eicosapentaenoic Acid)含量充足的魚油)
心理治療:工作壓力,親密關係,家庭問題,身心創傷,都是誘發身心症的常見議題。臨床研究證實對憂鬱症有效的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與「人際關係取向治療」。

正念認知治療:運用呼吸與靜坐等方法幫助患者與負面情緒和平相處,並利用身體覺察穩定自己。是預防憂鬱症復發的標準療法。延伸資源:振芝正念專區

腦刺激治療:rTMS經顱磁腦刺激治療可處理難治型憂鬱症。延伸閱讀:我該不該試試重複性跨顱磁刺激治療(rTMS)

隨著醫療持續進步,憂鬱症患者除了藥物之外,治療選擇會越來越多。建議選擇療法多元化,專業度也高的醫療院所,充分討論,客製化您的專屬「治療套餐」,讓各種療法相輔相成,協助您重拾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

1.心理諮商師給正在低潮的你,3本推薦好書

2.如何與憂鬱症患者相處?用對方式理解與陪伴,才是最佳解藥

 

啟動腦身心整合評估

為了提供完整評估,以規劃適合您的治療方案,歡迎預約「腦身心整合評估」


立即預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