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青少年憂鬱症?青少年憂鬱症成因是什麼?我可以如何檢測?

撰文者:振芝診所 周嘉晴 實習心理師

 

什麼是青少年憂鬱症?

或許有人會認為憂鬱症只會發生在成人身上,但其實並不然,青少年亦有可能罹患憂鬱症。根據國內研究指出,有13.3%的青少年(意即每7位中就有1位)有明顯的憂鬱情緒,但因此而尋求輔導老師或專業人士協助的人僅佔少數,仍有大約四分之三的學生可能不願或難以向身邊的人訴說,而當情緒累積久了,得不到適當的處理和排解,久而久之可能就會發展成憂鬱症。

那,憂鬱情緒和憂鬱症又有什麼差別呢?
憂鬱是每個人都會擁有的情緒,當我們遇到挫折、不如意的時候,難免會因此感覺到心情低落、鬱鬱寡歡,但這些情緒通常可以隨著時間消逝,你也可以在那之後重拾動力;而憂鬱症則是因為大腦的神經傳遞物質如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和血清素等含量異常導致的疾病,倘若憂鬱情緒持續維持超過兩週且大部分時間皆是如此,開始影響到你的日常生活,像是失眠或變得嗜睡、逐漸對許多事情失去興趣、食慾下降、常浮現出無價值感或罪惡感、無法專注、出現自殘或自殺的念頭和行為,彷彿對生活的一切逐漸失去控制時,就要小心可能是憂鬱症找上門了。

除了上述提到的症狀以外,青少年的憂鬱有時可能會以激躁的狀態出現,他們也許會常感煩躁、易怒、沒有耐心,可能會與人常起爭執、打架。另外,青少年憂鬱症有時也會合併一些偏差行為如藥物濫用、偷竊等,表現出來的樣子可能會讓身邊的家人或師長們誤以為是青少年青春期叛逆的行為,導致未能及時得到適切的幫助,直到出現了明顯的自殘或自殺的行為時,身邊的大人們可能才意識到青少年或許是罹患了憂鬱症。

 

青少年憂鬱症成因

根據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論所述,心理發展是一個連續、漸進的過程,而我們的一生將會隨著每一個年齡階段的成長,從嬰兒時期到老年時期不斷經歷到一種新的發展危機,此危機主要是個體內在心理需求與外在社會需求衝突所引發,亦即在個人和社會環境的互動中,我們一方面有自我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到社會的要求,而使個人在社會適應上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困擾,唯有將每個階段的衝突處理好後,才能適切地應付下一發展階段的危機與問題。青少年時期的發展危機主要產生在自我統合(self identity)和角色混亂(role confusion)之間,所謂自我統合是指青少年在這一階段需要嘗試將與自己有關的多個層面統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覺得協調一致的自我整體。發展順利的青少年可以形成一個明確的自我概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但若無法順利進行統合,青少年將感到生活無目的地、無方向,時而感到徬徨迷失,這可能就此種下了憂鬱症的危險誘發因子。

除此之外,青少年也適逢青春期的發育,此時性激素會開始大量分泌,而性激素的分泌使青少年具有攻擊的傾向與衝動,為了釋放這股衝動,部分青少年可能用向外攻擊的方式來宣洩,如打架、忤逆規範等;部分青少年可能改而向內攻擊自己,如出現自殘、自傷行為。此外,性激素分泌的不穩定也會造成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分泌失衡,引發憂鬱症。

由此可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其無論生理或是心理狀態都有著很重大的改變和波動,此時的他們非常需要堅固的外在環境和支持來穩定情緒,倘若再碰上重大課業壓力、同儕間相處不融洽、父母角色的缺席或親子關係間緊張等狀況,都有可能誘發青少年憂鬱症的發生。另外,根據研究顯示,家族中若曾有直系親屬罹患憂鬱症,個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也較高,因此家族遺傳亦可能是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成因之一。

 

我可以如何檢測?

若你懷疑憂鬱症是否找上了你,可透過董氏基金會提供的「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進行檢測。若檢測分數為6-11分,可能代表憂鬱情緒已開始對你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影響,建議可先觀察生活中是否有些近期/長期以來讓自己感到壓力或困擾的事情,找尋身邊信任的人述說或其他情緒抒發管道。若為5分以下,可能代表你深受着憂鬱情緒影響,建議尋求醫師協助,由醫師進行更準確的評估與診斷。(您可參考:振芝診所憂鬱症專區)

預約青少年專長醫師請點我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