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伴青少年憂鬱症患者?心理師為您說明陪伴憂鬱症患者之迷思,以及自我照顧方式

撰文者:振芝診所 周嘉晴 實習心理師

青少年時期是個從小孩轉變成大人的發展階段,除了要注意生理上的發展以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很需要被重視,但青少年的憂鬱症狀表現,有時候容易被誤以為是因為叛逆期而產生的行為,唯有正確了解青少年憂鬱症才可以避免誤下診斷,錯失治療時期。前一篇文章中,筆者主要介紹了青少年憂鬱症相關資訊,邀請您參考:(什麼是青少年憂鬱症?青少年憂鬱症成因是什麼?我可以如何檢測?)

 

對於青少年憂鬱症常見的迷思

1.他/她只是在叛逆期而已吧,過了就會好了

一般提到憂鬱症時,我們可能都會認為患者會呈現心情持續低落、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的樣子,但是青少年的表現未必會與上述相符,他們可能會是情緒起伏比往常來得大,可能變得易怒、煩躁、出現類似於叛逆期可能有的行為,因此容易被判定為是叛逆。但若青少年們除了叛逆行為以外,也出現了生理上的症狀像是失眠或嗜睡、食慾變差等等,此時就請多留意觀察,很可能是憂鬱症已悄然上身。

2.這個階段只要唸書就好,哪來的壓力啊?

青少年時期的孩子,除了我們肉眼可見的為課業忙碌以外,其實他們也默默地在適應生理上巨大的變化,如荷爾蒙的極速上升,同時在內心中也正積極尋求自我的認同、他人的認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好壞等,倘若再加上課業的不適應、人際相處的困難等,這些都會相互堆疊成旁人都無法體會到的壓力,使青少年身心俱疲。

3.只是情緒管理技巧、抗壓性差而已,不是生病吧

憂鬱症已被證實指出是一種生理疾病,主要成因源自於大腦內的神經傳遞物質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分泌異常所致,因此除了普遍認為的心理因素影響了個案罹患憂鬱症的可能以外,其實患者的大腦也生病了,若是生病,最理想的做法便是尋求醫師的協助。

(您可參考:振芝診所 憂鬱症專區

 

如何陪伴陷入憂鬱的青少年?

不適當的反應 你可以這樣做
告訴他要多感恩、珍惜眼前所擁有,不要想太多 『不要想太多』,這五個字非常的空泛,對憂鬱症患者來說除了沒有幫助以外,也可能加深他的無助,覺得自己就是沒有辦法做到大家希望他做的事情。此時,你可以提供具體實際的方法,跟他說:“今天天氣不錯,你願意跟我一起出門走走、散心嗎?如果不需要也沒關係。”
告訴他降低自己的標準,不要那麼要求自己就好了 憂鬱症患者可能已經自覺在用最低標準生活了,此時對他說這些話可能只會讓他覺得自己更糟。你可以坐在旁邊聆聽他說的話、他的煩惱,這樣就足以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心意,感受到有人願意停下腳步看看他。
故作輕鬆地說這些都是小事,不值得他去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思考 憂鬱症會使人容易趨向負面思考,因此當患者聽到這些話時可能會想到自己連小事都處理不好了,懷疑自己還有什麼能力做其他事情,變得更無價值感。

因此,你可以跟他說:“我也許無法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但若你想要告訴我讓我理解時,我願意聽你說,多了解你一些。”

告訴他應該要趕快好起來 告訴他:“你可以傷心,也可以不難過”,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可以被允許表達負面的情緒狀態
責怪他為何傷害自己 你可以說:“我不支持你傷害自己,但如果你還是希望這麼做,我希望你可以在事後記得消毒傷口、擦藥,避免感染。”

 

如何自我照顧?

如果你就是患上憂鬱症的青少年,在面臨這個不安、憂鬱、激躁的狀況,你可以:

1.適時向他人傾訴:

凡事往心裡憋時,容易將自己變成一個大悶鍋,累積久了就會變成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炸開。因此,建議尋找身邊可信任的人述說,這個對象可以是父母、兄弟姐妹、師長、朋友,如果你擔心造成別人的壓力,你可以表明希望對方傾听就好,不需要提供自己任何的協助。當然,若你希望對方協助時,也請直接告訴對方,你覺得此刻的你需要他的幫忙,如此一來身邊他人便能及時提供你此刻的需要。

2.培養新興趣,建立穩定的成就感來源

憂鬱症病發時,會讓患者容易陷入負向思考的循環裡,陷入無助、無望、無價值感當中無法逃脫。因此,建議可以多方嘗試發覺新的興趣,從事一些花時間進行就一定可以看到結果的興趣,像是煮飯、烘培、縫紉、運動等,每當自己再進步一點時,就可以多為自己帶來一些成就感,為生活注入活力,而非時常接收到無助、無望的訊息。

3.維持正常的作息時間:

許多研究顯示,睡眠、日常情緒和憂鬱症之間會相互影響,建議根據自己的生活需求,安排固定的睡眠時間,維持正常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將有助於平穩心情。

 

醫師和心理師可以如何協助我?

有些青少年憂鬱症患者受生理性因素影響較多,若是如此,建議由醫師經過專業評估後,進行藥物治療,改善身心的症狀。若擔心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或是經過多方嘗試後覺得藥物能達到的效果有限時,可再請醫師進一步評估是否建議進行另一種稱為「經顱磁刺激rTMS」的腦刺激治療。

除了生理上的治療以外,部分青少年在罹患憂鬱症時,可能同時面臨了同儕相處困難、課業上的不適應、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或對自我感到不自信和混淆等,這部分便可以尋找心理師的協助,通過一對一的會談幫助梳理自己內心各個混亂的聲音,認識自己的情緒、瞭解自我的內在需求,討論生活經歷的各個壓力與如何調適,學習更好的安頓自己,面對生活。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