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歡歡-談容易被忽視的老年憂鬱症(上)

撰文者:張至怡 實習心理師

編修:陳冠儒 諮商心理師

疑神疑鬼、滿腹抱怨-阿嬤到底怎麼了?

小盈的阿公年初過世了,家人不放心阿嬤一個人住,想讓阿嬤跟家人在一起比較不會感覺孤單,生活上有照應,於是把阿嬤接來同住。但是幾個月來,阿嬤經常吵著說住不習慣,抱怨在這裡不知道要做甚麼,白天上班的、上學的都不在,想出去走走透透氣,跟看護兩個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很想念老家的鄰居和菜市場,想要自己回去老家住。家人不放心,認為阿嬤可能太無聊,於是教導看護白天要帶阿嬤固定去逛市場,下午去公園曬太陽,周末假日也都盡量帶阿嬤出門去走走散心。但即便如此,阿嬤還是不怎麼開心,常常抱怨活著沒甚麼意思、走路沒有力氣、胸口很悶、胃口不好、吃甚麼都覺得不好吃、晚上不是睡不著就是太早醒、醒來又不知道要幹麻、碎念媳婦把她的衣服洗好都不知道收到哪裡去,昨天剛買的東西忘記放在哪裡又跑去再買了一次,最近甚至開始常常找不到自己的錢包,懷疑看護會偷她的錢…等。

如果家人對阿嬤的懷疑和抱怨態度有點逃避或保留,阿嬤的脾氣就會上來,一個人在房間不講話生悶氣,也不吃飯。家人覺得很困擾也有些挫折感,已經盡力在照顧和陪伴阿嬤,但老人家似乎會有些「歡」,擔心阿嬤的情況是不是失智症?猶豫要不要帶阿嬤去看醫生做檢查,但是又煩惱著阿嬤會不會不願意去看醫生,該怎麼勸阿嬤呢?

小盈阿嬤的狀況,除了懷疑失智症的可能外,其實阿嬤也可能是「老年憂鬱症」的高危險群!

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老年憂鬱症指的是在60-65歲左右初發的憂鬱情緒障礙。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會抱怨身體的不適,老年憂鬱症的症狀經常會透過身體症狀表現出來,例如胃食道逆流、胸悶、食慾不振、失眠、身體痠痛等,除了豐富的身體症狀之外,老年憂鬱症也會造成認知功能與執行功能的缺損、容易共病其他精神或生理疾病,死亡與自殺風險高。

許多長者可能同時罹患慢性疾病,或是有些生理功能的衰退,因此家屬經常會將憂鬱症狀誤認為老化、退化的正常現象,而忽略了憂鬱症的診斷與治療。即使家屬有所覺察想帶長者就診,卻可能常常被長者拒絕、斥責。一般民眾對於憂鬱症存有汙名偏見,憂鬱症患者經常被貼上「不正常」、「抗壓性差」等負面標籤,對憂鬱的老人家而言,更害怕被認為是「神經病」、「沒事愛胡思亂想」,

內心的煩惱不知如何表達與溝通,就醫的心理壓力和抗拒更容易加重憂鬱症狀而延誤治療。老年憂鬱症常見症狀:

(下列症狀無法用來診斷是否罹患憂鬱症。若有疑慮請盡速就醫,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失眠、頭暈、胸悶、便秘、心悸、焦慮不安、容易疲勞、食慾不振或體重驟減、社交退縮、腸胃不適、無法查明原因的身體疼痛、被害或不切實際的妄想、呼吸急促、記憶力與專注力衰退

 

老人家也會憂鬱,只是被發現的少

老年憂鬱症臨床診斷出的盛行率只有6~14%,可能有2/3的老年憂鬱症患者沒被發現與診斷。1995-1996年間美國一項大型社區研究顯示,大約只有1/3的老年重度憂鬱症患者獲得抗憂鬱藥物治療,1/4患者服用鎮定安眠藥物,大部分患者未被發現已罹患憂鬱症、或雖有發現卻未接受治療。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有服用抗憂鬱劑的比例高達12.2%,代表每10位長者中就至少有1人使用抗憂鬱藥物;自殺與憂鬱症存在高度關聯,衛福部統計106年的自殺人口中,就有四分之一是65歲以上的長者,顯示老年憂鬱症對長者生活的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下降,對家庭經濟及照顧壓力都產生沉重負擔。

老年憂鬱症狀與失智症相似

老年憂鬱症的症狀與失智症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記性變差、反應變慢、變得消極、情緒低落、被害妄想、認知功能退化等。一般民眾對老年失智症可能較熟悉,當長者出現這些症狀時,常會認為是失智症。其實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是不同的疾病,但卻會互相影響或加劇症狀,老年憂鬱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憂鬱會引起「假性失智」,罹患憂鬱症的長者,若沒有即時接受治療、症狀逐漸惡化,腦部神經可能受到損傷,有很高的機率轉變為真正的失智症。

要分辨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兩者的最大關鍵是「病識感」。有些長者對健忘感到不安,會主動求診,憂鬱導致的記憶力下降可經由提醒想起來,但失智症患者則是怎麼刺激也無法達成記憶目標,真正的失智症患者是無法察覺到自己的記憶力衰退或下降,忘東忘西不自知,而且會把旁人的提醒和好意想成負面的攻擊。

當家中長輩亂發脾氣、無理取鬧時,先別下「上了年紀都會這樣歡」的定論,應盡早前往精神科、老年醫學科評估診斷,找出是否因生活改變、慢性疾病影響造成。(您可參考:身心科就診指南-以振芝診所的服務為例

老年憂鬱症相關的成因

憂鬱症的成因多元,包括了基因遺傳、生物性因素(腦內生物傳導、內分泌、大腦構造改變,影響神經傳導)、心理社會因素(個人性格、生活壓力、早期失親、家庭問題、重大創傷事件)。憂鬱症的原因不一定單一存在,而是生理、心理因素交互影響,可能突發,也可能是長期累積引發。長者因為步入老年階段,有一些生理變化與疾病,生活中角色的改變或是外在壓力事件而導致憂鬱症的產生。藥物不良反應也是老年憂鬱症的成因。可能導致老年憂鬱的藥物包含高血壓藥物、巴金森氏症治療藥物、化療藥物、賀爾蒙製劑、鎮靜安眠藥物。

生理變化與疾病

老年憂鬱症的部分原因,可能與「血清素」的減少有關。血清素是一種大腦的神經傳遞物質,負責神經訊息的傳導,跟情緒調節有關,如果血清素不足,容易讓人產生心理情緒方面的問題。腦內的血清素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長者因此有較高風險出現憂鬱症狀,例如對過去熱衷的事情失去興趣、情緒不穩、注意力散漫等。有些研究指出,憂鬱症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疾病相關,憂鬱症會造成長者在這些疾病表現上與身心症狀的惡性循環。(延伸閱讀:身體毛病老是看不好?試試身心科吧!)

生活中角色改變與失落

人生進入老年,逐漸會從原有社會角色中退下來,例如從職場退休,失去了工作頭銜與事業成就感,同時面臨家庭的空巢期,子女獨立成家或因為工作而離家,長者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多了很多空閒的時間反而覺得寂寞或空虛,身體機能因為老化或疾病逐漸衰退,無法再從事以前感興趣的嗜好,面對新科技及社會的快速變遷,感覺到學習與適應能力下降,老朋友、親人、伴侶相繼過世的哀傷與對死亡的恐懼,都是長者需要面對的失落與改變。

人到老年後,生理心理的承受壓力的能力會大幅度降低,年輕時認為不太嚴重、還可以適應的改變,都有可能是長者難以承受的壓力,導致他們的挫折感與憂鬱感。值得一提的是,喪偶是老年時期主要的壓力來源。對於結婚幾十年的長者來說,喪偶不只是承受失去另一半的悲傷,還要重新適應獨自一人的生活,甚至被迫要去適應居住環境的改變,對於長者來說都是非常大的身心壓力。晚年喪偶的長者也特別容易陷入緬懷過往、情緒低落的狀況,都是導致老年憂鬱症的可能原因。若您的長輩有以上的狀況,建議可至身心科就診,由振芝團隊的醫師進行完整評估。(點我預約:振芝身心科門診

此外,您也可參考 振芝診所 憂鬱症專區 獲取完整的憂鬱症疾病資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