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側寫】110.11月正念小學堂

紀錄者:陳柔安實習心理師
帶領講師:陳冠儒心理師

身體掃描-心情與身體感受的關聯

坐在椅子上,一面照著講師指導語的引導,一面將注意力放到特定的身體部位上,感受身體部位當下擁有的感覺。

記得在課程第一週的練習時,我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的身體部位有些什麼感覺。指導語不管從頭還是到腳,我都感受不到,就算我停留10秒的時間去感受,依然什麼感覺都沒有。只有在我刻意移動身體部位時,才會感受到是有感覺的。

第二週的同樣練習中,我注意到這次,我可以感受到自己身體當下的感覺了,而且很快就能感受到,也不需要刻意的移動來增加覺知。與上次經驗比起來,是很大的反差。事後我發覺是心情的影響,讓我有這樣不同的經驗。上一次練習之前,發生一些事情讓我心情很被影響,因此是在需要刻意壓抑及轉移自己心情的狀態下去體驗。第二次的練習,是在當天心情狀態都滿好的情況下,去感覺身體部位。

我很意外的發現,身體當下的覺察感受跟心情狀態之間有這麼大的關聯。讓我意識到當心情不好時,很容易會忽略身體的感受,以至於容易讓身體承受過多的負荷,造成身體的不舒服,進而讓心情又受到影響。導致惡性循環的形成。

正念伸展-更認識自己的身體

藉由掌握回對身體的感知,可以讓心情及身體健康回到正向的循環來。在身體動作練習中,以簡單的姿勢,試著感受自己的身體。相同的動作下,相信不同的成員會有很不一樣的感受。

像我覺察到了,自己一直以來的習慣是勉強自己,而不是照著身體的狀態做適合的選擇。當然這也很可能是華人文化下,常見的現象。華人文化強調服從、捨己,團體大於個人等的態度,這樣的文化,形塑了華人特有的美德,卻也同時讓許多人習慣了對自己的勉強。

在動作移動中,慢慢的感受身體的感覺,且配合身體狀態去調整動作的大小。我從感受到緊繃、壓迫感,發覺到自己習慣的勉強,再到身體能在感到自在的狀態下去調整,這個改變中也讓我產生了新的體悟,我發覺當我是自在的狀態時,我的彈性變得更大,也多了想嘗試去更往前一步的意願。

不同故事情節,會帶出不同的想法與感覺

「當你心情正不好的時候,看到一個人原本看向你,但後來別過頭,你的解讀會是什麼?你會想做什麼?」

「當你心情好的時候,面對同樣的情境,你的解讀會有什麼不同嗎?你又會想做什麼?」

最後一堂課中,講師透過這兩個版本的故事,帶領大家看見,在好、壞不同的前置情境脈絡下,會使我們對之後發生的事件,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

在社會經驗下,我們衍伸出許多適應環境的方式,也累積了不少平常沒有特別感受到的壓力,在日積月累下,以更強烈的狀態表現出來。

總結

在這個月的小學堂課程,我在不同活動中的體驗,很一致地感受到,對心情與身體的覺知之間的影響,以及在環境的影響下,我們的心情會有的變化,進而對身體累積的壓力。這些關聯時常在沒有覺察到的狀態下發生。而我們總是到身體有強烈的不舒服,才會注意到,該讓自己休息、或好好的調適。

在正念的練習下,提升對自己的感受覺知,可以對許多可能產生的壓力預先做一個預防,進而也讓自己維持在更健康的身心狀態下。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