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回饋治療:找回自律神經的平衡

撰文者:陳冠儒 諮商心理師 & 邱韻芝 醫師

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

案例一:小陳是個上班族,這陣子工作壓力比較大,睡眠也比較不規律,他發現自己在搭捷運、過馬路,或是開會前,容易不定時出現心跳加速、胸悶、血壓升高…等,這些狀態慢慢讓自己避免跟他人接觸,也影響到了人際關係,因此求助身心科,希望除了服藥之外,也學習如何自我調整。

案例二:老趙是個業務員,總是努力想在職場衝出好成績。近期發現自己出現了一些莫名的症狀,像是喉嚨梗塞、心悸、頭痛等症狀,但做了很多檢查,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遍佈在身體各個器官中,如心、肺、腸胃,以及其他的內臟器官,負責維繫生命基本的機能,像是呼吸、血壓、汗腺、肌肉收縮、心跳等生理反應。自律神經分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促進神經緊張應付壓力,副交感神經促進放鬆讓身體休息。自律神經無法用意志控制,卻容易受到情緒、外部刺激的影響,若長期處在壓力下,便容易使得「自律神經失調」。

以上案例反映了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的表現,身體難以調節情緒和生理的壓力反應。這些反應往往細微到容易被忽略,使我們沒有覺察與調整,慢慢生成長期不舒服的症狀。

剛開始可能還不到疾病診斷的程度,但如果惡性循環,就可能發展成身心疾患,因此除了運用藥物治療之外,我們也需要學習紓解情緒,以及因應情緒產生的身體不適之治療方法,「生理回饋治療」就是有實證根據的療法之一。

 

什麼是生理回饋治療?

生理回饋的英文為Biofeedback,顧名思義是藉由儀器將生理訊號(包括呼吸頻率、肌肉緊繃度、心率、皮膚導電度、膚溫)轉換成圖像、數據,並將這些訊號回饋給正在學習調控自己生理變化的案主,了解自己的生理和情緒之間的關係(如:緊張時手指溫度降低、呼吸變得短淺…等)。

(上圖:儀器示意圖)

在生理回饋治療當中,治療師透過以下的指標,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正處於緊張狀態:

  • 肌肉緊張程度:肌肉收縮時電生理會改變,藉此知道肌肉的緊張程度。
  • 指膚溫度:緊張時微血管會收縮,皮膚表面溫度降低,故可藉此偵測緊張程度
  • 皮膚導電度:緊張時汗腺分泌會增加,皮膚導電度上升。
  • 呼吸速率:緊張時呼吸可能會變得淺快。
  • 心跳速率:緊張時心跳會變快。

(上圖:儀器示意圖)

生理回饋如何改變自律神經?

臨床上常見,許多人呼吸淺快、不自覺地憋氣,或者在幾次呼吸當中會有一次用力吸氣,容易頭昏腦脹,肩膀與胸部過度緊繃,造成肩頸的痠痛、胸悶,從而影響或強化了心理上的狀態(煩悶、焦慮、憂鬱…等)。當焦慮來襲、心跳加快時,人們容易下意識告訴自己「不要緊張」,努力控制自己,反而使身體越來越緊繃,呼吸越來越急促。

在生理回饋治療中,治療師依每個人症狀的不同,給予合適的治療策略,搭配生理回饋儀器測量,讓案主在主觀的感受之外,也多了客觀的指標,更全面地評估自己當下的狀態:

1.不帶評判地覺察-正念練習

當我們將正念「時時刻刻,不帶評判的覺察」之內涵帶入,接納當下已經發生的心理與身體狀態時,搭配生理回饋儀器的數據,持續觀察身體的緊張/放鬆情形。如此,使案主更有機會辨識到自己正在用力與控制的狀態,學習放掉這些控制,進而與身心的經驗共處,慢慢回到最自然的呼吸頻率,也調節自己的情緒。(延伸閱讀:恐慌時深呼吸到底有沒有用?心理師教您正念呼吸,調整自律神經,緩解恐慌焦慮!

2.腹式呼吸

日常生活中,您是否留意過,自己的呼吸慢慢變得短淺、呼吸的範圍越來越小呢?

當呼吸越來越亂的時候,您的感受如何呢?

在生理回饋治療中,我們學習緩慢的腹式呼吸,一方面促進呼吸頻率與心率的和諧共振,提升心跳變異率,活化副交感,讓心血管調節功能變好;另一方面在呼吸時使橫膈膜可以有效活動,擴大呼吸的範圍,促進更多氧氣交換,身心共同達到休息和修復,以改善諸多不適。

相關研究發現,生理回饋治療除了可以輔助改善憂鬱症、焦慮症、腸躁症、慢性疼痛之外,在運動、工作表現上,也可以帶來不錯的成效。若您有相關的困擾,請不要輕忽身體的訊息,也歡迎洽詢提供生理回饋治療服務的醫療院所,配合治療師的引導與回家練習,重拾身心安適!

延伸閱讀:

返回頂端